close

  ■本報記者 茅冠雋
  “能在初一時遇到吳老師,真的很幸運,我要像當年吳老師教我學二胡一樣,把對音樂的熱愛傳遞給農村的孩子們!”回想起自己從膽小內向、不愛學習變得樂觀開朗、成績優秀,如今已是山陽中學藝教老師的趙楚怡至今對吳永祥心存感激。
  在金山區山陽鎮從事藝術教育54年,用音樂滋養了千餘名農家子弟心靈。如今,76歲的吳永祥已到了看不清譜子的年紀。趙楚怡和其他藝教工作者一起,準備接過吳老師的“接力棒”。“蠻好,我帶著學生們‘白相’了半個多世紀,現在是該換年輕人帶著孩子們繼續‘白相’了。別指望把孩子們培養成藝術家,要在他們心中播下音樂的種子!”吳永祥樂呵呵地說。
  “本職”為數學老師的吳永祥,為什麼“不務正業”教起了民樂?而且默默奉獻了半個多世紀,他憑什麼堅持?又收穫了什麼?
  藝術教育:8-1>8
  月明星稀,夏夜微涼。12歲的凌永康手上的蒲扇搖得越來越慢,正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突然一陣糯糯的樂器聲似有似無地傳來,清幽深遠,凌永康聽得出了神。這到底是什麼聲音?
  “老師,昨晚這裡有仙樂,可好聽了,你聽見了沒?”第二天一上課,凌永康就跑去問數學老師吳永祥。“什麼仙樂,昨晚我在拉二胡,曲子叫《彩雲追月》,想學不?”22歲的吳永祥哈哈大笑。
  1960年7月,20出頭的吳永祥從上海師範學院數學專修科畢業,被分配到山陽中學教數學。興衝衝坐了5小時車,從市區來到山陽中學,乍一看,吳永祥心涼了半截:“沒有操場,沒有水電,基本是起床就辦公,下班就睡覺。”
  吳永祥說,從小愛玩民樂,以前是自己一個人玩,到了山陽中學之後,我決定帶著學生們一起玩。第一次看到這些能發出美妙聲音的樂器時,很多孩子眼裡都露出了神往之情。“看到孩子們的眼神,我就覺得有戲!”下轉◆5版(上接第1版)自此之後,吳永祥在課餘、午休和放學後,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學樂器,從簡譜“12345”開始,一步步將孩子們領進音樂的殿堂,培養他們的註意力和學習能力。
  “孩子讀書不容易,學這吹拉彈唱的能當飯吃?”“你這數學老師怎麼不務正業?”一些農村家長跑來質問這位“市區里來的老師”。“非但不會影響,反而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我保證!”吳永祥對家長拍胸脯。
  家長們很快發現吳老師所言非虛:學樂器的幾個孩子,讀書明顯比以前專註,成績提高立竿見影;以前坐五分鐘就要出門上樹掏鳥窩的“皮大王”如今也能搖頭晃腦讀上一小時書了;以前穿衣不扣扣子、出門不穿鞋子的男生居然開始註意起了儀錶。
  在之後的幾十年教育實踐里,吳永祥把“學樂器有助於文化課學習”的觀點總結為“8-1>8”法則:“每天拿出1小時用於藝術教育,效果一定好於8個小時全部學習文化知識。藝術教育包含著智育的成分,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並且培養學生廣泛的愛好,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和追求。學生們經過一個小時的音樂訓練後,感到輕鬆愉快,學習效率更高。”
  吳永祥的“8-1>8”法則也得到了驗證:上世紀90年代,吳永祥全面組織民樂隊期間,他教了三屆學生,三個班全部被評為市先進集體,每屆都有學生進入全區數學競賽的前六名。
  把音樂當作教化學生的法寶
  幾十個初中生坐在山陽中學民樂訓練室內,有的彈揚琴,有的吹笛子,有的拉二胡,有的彈琵琶,吳永祥在學生們中間忙來忙去。
  “這個輪音有兩小節,光彈得密還不夠,必須有輕重變化,音樂的表現力就在於輕重緩急的處理。”剛教完揚琴的輪音技巧,吳永祥就跑到吹笛子的孩子邊上,讓孩子們排隊站好:“剛剛教好的十小節學得怎麼樣了?一個個單獨吹一遍。”笛子聽了一半,學琵琶的一個女孩舉手報告:“老師,我指甲掉了!”剛為這女孩重新粘好指甲,吳永祥扭頭髮現笛子組的兩個男生正趁他不註意嬉笑打鬧,把笛膜給打破了……
  在吳永祥眼裡,沒有壞學生,只有沒教好的學生。而音樂,就是他教化學生的重要法寶。
  2003年9月剛到吳永祥的初一班級報到時,趙楚怡是耷拉著腦袋的:預備班時上課不聽講,課後只顧玩,學習成績直線下滑,考了幾次不及格。連自己引以為豪的二胡水平,也因為荒廢了一年而退步不少。“這孩子底子不錯,就是一時沒了上進心。我要對她下帖重藥,激激她!”吳永祥多次讓趙楚怡在同學們面前單獨演奏,鍛煉她的膽量,激發她的上進心。果然,為了讓老師“挑不出刺”,趙楚怡拼命練習,最終成了弦樂組的佼佼者。由於增加了自信,她的文化課成績也蹭蹭蹭地提高,初一結束時已從班級中游躍升至全班第六。
  “堅持音樂教育沒有什麼秘訣,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熱愛這份事業,把學生當兒女看待!”吳永祥說。如今,山陽鎮的音樂工作者超過三分之一都是吳永祥的學生,不少已經當了父母甚至是祖父母的人至今還對在吳永祥手下學琴的經歷津津樂道。
  陳女士上世紀70年代是吳永祥組織的小樂隊成員之一,一次去縣城演出時,吳老師不願全程坐公交車,而是搭一段車、走一段路,最終到達演出場地時省下了3毛5分錢的路費。“當時我覺得老師有點 ‘摳’,沒想到在演出之前,老師用這3毛5分錢給我買了一雙白色長筒絲襪。”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永遠也忘不了吳永祥當時對她說的話:“穿上白絲襪,在縣級舞臺上,我們村裡女娃也不比誰差!”
  讓藝術之花在小鎮上綻放
  在二胡和柳琴的一段過渡後,竹笛奏出明快的主旋律,幾個聲部此消彼長,演奏者臉上洋溢著笑容,聽眾搖頭晃腦,用手輕輕打著節拍,聽得如痴如醉……
  “好!這首《花好月圓》太美了,你們‘東方星期四民樂隊’的水平越來越高了!”聽眾贊嘆。
  “多虧了吳永祥老師啊,樂隊里的主胡、笛子首席和大提琴手都是吳老師的弟子,我們排練的譜子也是吳老師整理的,我自己也是吳老師的學生!”因喜歡民樂、經常組織開展民樂活動而被稱為“民樂書記”的山陽鎮東方村黨總支書記張連忠笑著說。
  “東方星期四民樂隊”是東方村裡的一支民樂隊,每周四晚上固定活動一次,張連忠每次都會參加,和隊友們一起排練演奏,其樂無窮。如今,民樂已經成了“和美東方”社區管理中一個優美音符。為了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東方村借助社會資源,率先成立了金山區首個村級文體中心,組建了多支民樂隊,開展豐富的業餘文化活動。“吳老師播種的山陽‘民樂之花’,越來越茂盛,有民樂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的確,如今民樂已在山陽鎮扎下了根。在山陽鎮3.5萬的總人口中,每四人中就有一個會吹拉彈唱。無論田間地頭、農戶炕頭還是農村文化活動室,時時處處都有民樂聲縈繞耳邊。“不少農民把吳永祥的民樂訓練室形象地稱作‘孵坊’——不僅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民樂新芽,也讓音樂的靈魂與農村的土壤相生相伴。”張連忠說。
  身患嚴重糖尿病二十餘年,但吳永祥從未請過一天假;1994年就被評上了上海市特級教師,有市區學校向他拋出橄欖枝,但他婉言謝絕。“我在這裡也不圖啥,就是想讓每個孩子都學會一樣樂器,讓全鎮上下處處洋溢藝術氣息,我就很高興了!”
  如今,儘管身體不太好,吳永祥還是心心掛念著孩子們,當上了山陽中學全國鄉村學校少年宮的輔導員。許多個清晨,他步履匆匆走向公交車站,坐半小時車、走半小時路來到少年宮,走進訓練室,調弦、定音、貼笛膜……“教音樂、學音樂都是快樂的,跟學生們在一起,我感到特別愉快。孩子們的夢想沒有邊際,教師的職責也沒有邊際,只要學生們需要我,我願意一直教下去!”
  (原標題:在孩子們心中播下音樂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ivnjly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